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唐雨欣 长沙报道
【资料图】
“古岸陶为器,高林尽一焚。焰红湘浦口,烟浊洞庭云。回野煤飞乱,遥空爆响闻。地形穿凿势,恐到祝融坟。”
一千多年前,唐代湖南籍诗人李群玉作《石渚》,诗绘出热火朝天的长沙窑陶瓷器烧制场景,如今,伴着夏风来到诗中所描绘的地方,只觉水丰地阔、满目青绿。
而彩陶源村,就掩映在一片绿意之中。
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内珍藏着历经千年的长沙窑陶瓷制品。
在这里,曾经的龙窑早已成为历史遗迹,当年人们烧制的各种用途的陶瓷器被放进了博物馆,那时的村庄换了模样,许多东西随时代改变了,但陶瓷依然是这里最美的符号。
艺回大唐,盛景正在重现
作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,拥有着上千年的长沙窑文化,彩陶源村在中国自然村落群中独树一帜。这里不仅有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、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条件,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如何用好这些资源,促进乡村振兴?
说到彩陶源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能不提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。
“我们每年以非遗技艺吸引游客浏览50多万人次,并与周边的新华联铜官窑景区,和陶溪居等民宿产业结合起来,让游客和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文化魅力。”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党工委书记谭磊告诉记者,彩陶源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近年来更迎来了大力建设文旅片区的发展机遇,目前正向着“发掘文物资源优势,打造旅游特色名村”的目标迈步前进。
“南青北白长沙彩”,说到彩陶源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能不提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。
长沙窑,以生产彩瓷闻名于世,其中,铜红釉瓷器由于其制作难度高、成品数量少,更为世人所珍视。
艺文小镇(长沙)陶艺有限公司艺术总监、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江文斌。
长沙窑是我国最早制作铜红釉瓷器的窑场。铜红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釉装饰工艺,铜红的烧制对烧成气氛、烧成温度范围、冷却速度均有严格的要求。以至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铜红釉瓷器烧制技艺处于失传状态,直到江文斌和儿子江上舟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深耕探究,终于在2021年,系统掌握了烧制技艺,成功创烧出一批又一批长沙窑,令人慨叹“艺回大唐”。
如今,在位于彩陶溪旁自己所创立的“艺文小镇黑石号老陶场”内,“陶痴”江文斌每天醉心于制陶、讲陶、卖陶,与300多位签约合作陶瓷艺术家,聚力传承推广长沙窑文化,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为古朴陶瓷艺术建立传播新渠道。他在复烧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同时,也憧憬着重现长沙窑千年前的繁盛景象,“这里叫彩陶源村,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留下了烙印,恢复和发展这里陶瓷产业,就是我想做的事。”
引进资源,产业赋能未来
彩陶源村是千年窑址所在地,周边建设有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、长沙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,每天都有慕名前来的游客。把游客留下来、让观光客住下来,能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,增加村民收入。
而留下来、住下来的关键正在于,住宿、餐饮、娱乐相关产业必须跟上。
陶溪居民宿。
陶溪居,是彩陶源村内一家让人一见倾心的民宿。四合小院,黛瓦白墙,静谧清幽,既有古风韵味,又不失现代感。以二十四节气名称命名的房间,每一间都不尽相同。身处其中,内心倍感安宁,连说话、行走都变得雅致起来。
陶溪居现在的主理人陈明灯是一位长沙妹子,也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。热爱传统文化的她,今年春节期间偶然来彩陶源村游玩,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文化和环境所吸引,很快便租下这间民宿,把此前位于长沙城中的工作室搬过来,并顺带做起民宿生意。
“我们这里的氛围和酒店完全不一样,客人会觉得更放松、更惬意。”陈明灯说,许多客人在周边景点游玩后,会更愿意选择像陶溪居这样的民宿住下,在这听听虫鸣鸟叫,与大自然亲近,体验一把“玩泥巴”的快乐,再穿上店里免费提供的汉服拍拍美照。
除了国风民宿,露营也是当下许多游客愿意体验尝试的住宿方式。
彩窑林露营基地。
在彩陶源村的彩窑林露营基地,数顶硕大的白色帐篷和若干个小木屋,散落在树林间,各项基本生活设施配套齐全,旁边的草坪上,还开辟有足球运动场地……
彩窑林露营基地营长李佳说,目前,基地业务主要以承接单位团建、长沙窑文化研学游为主,并正在加紧建设森林亲子教育研学基地,准备面向亲子家庭开展与自然教育相关的研学项目,“我们正在做准备工作。秋天来了,露营的旺季也快到了。”
“随着长沙铜官窑相关景区景点的打造开发,我们村里的文旅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。”彩陶源村党总支书记蔡其告诉记者,为了搭上周边文旅片区发展的“快车”,当地村民开动脑筋、各显神通,开起了农家乐、小超市,办起了农耕文化展示馆,各方社会力量也很快参与进来,为彩陶源村的未来发展提供着强大动能。
“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。”蔡其表示,村里会继续大力引进文旅项目,将包括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在内的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,与湘绣、竹木手工艺等结合,开发文旅产品、形成产业集群,同时引进更多技术、资金、社会资源,让长沙窑火更旺,彩陶溪水长流。
关键词: